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国际站登录注册帮助

国家能源局:中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世界第一

时间:2025/4/29 7:21:07 来源:打印

      中国氢能产业正从试点探索逐步进入有序破局的新阶段。4月28日,国家能源局发布的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(2025)》显示,中国持续完善氢能产业政策措施,推动氢能技术装备创新,加快氢能在能源、交通、工业等领域推广应用。2024年,中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,位列世界第一。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介绍,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,通过加强顶层设计,制定产业政策,积极推动氢能技术创新,各地也有序探索氢能产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模式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各地累计发布氢能专项政策超560项,22个省级行政区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因地制宜推进氢能产业布局。各地建成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产能每年超12万吨,建成加氢站超540座,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.4万辆,各领域试点示范取得积极进展。与此同时,中国积极推动氢能产业链、供应链、创新链合作,参与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,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“中国智慧”。

      发展氢能产业对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,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。截至2024年底,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公布了氢能发展战略,但是氢能仍主要作为原料用于工业过程,并且仍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氢能产能超过5000万吨/年,同比增长约1.6%;2024年全年氢能产量超过3650万吨,同比增长约3.5%;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,其中,已建在建项目超150个,已建成产能约12.5万吨/年,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,合计占全国已建成产能近90%。同时,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建成落地,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。新疆库车建成2万吨/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,宁夏宁东碳减排示范区可再生氢顺利并入煤制合成氨装置,逐步贯通可再生氢制取-储运-利用全流程,实现氢能多场景耦合应用。“从下游消纳场景看,主要应用于交通、炼化、合成氨、合成甲醇以及冶金、供热、发电、储能、科研等领域。”徐继林说。

      我国三北地区传统产业基础和能源资源禀赋较好,为氢能项目落地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。2024年,我国三北地区氢气产量占比超50%,内蒙古、山西、陕西、宁夏等地区氢气产量均排名靠前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,其中已建在建项目超150个,已建成产能约12.5万吨/年,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,合计占全国已建成产能近90%。同时,一批典型示范项目建成落地,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。新疆库车建成2万吨/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,宁夏宁东碳减排示范区可再生氢顺利并入煤制合成氨装置,逐步贯通可再生氢制取-储运-利用全流程,实现氢能多场景耦合应用。

      2024年,我国东部地区依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和“氢进万家”等工作,积极布局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,逐步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、大中小企业并存、产业链相对完整、创新能力较强的氢能产业集群。同时,海水制氢、液氢工厂、跨洋贸易等新技术、新场景、新模式在相关地区加速探索,支撑氢能产业链、供应链、创新链融合发展。根据《中国氢能发展报告(2025)》,面对国际氢能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影响,以及国内提升氢能应用经济性、提高关键技术装备水平、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等挑战,中国将持续推动氢能产业政策接续发力,积极落实氢能纳入能源管理相关工作,加快推进氢能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应用示范,促进“制储输用”全产业链发展,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,为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。


责任编辑:rain

本文标签:国家能源局:中国氢能生产消费规模世界第一

相关评论